汇集了国内多项顶尖技术和设计的装配式公租房技术解析

2016/08/26
阅读(10
评论(0
收藏(0
来源: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作者:wang
简要: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设计的北京众美光合原筑公租房项目(3#、4#楼)作为“十

  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设计的北京众美光合原筑公租房项目(3#、4#楼)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2012BAJ16B01)”的示范工程,全面攻关保障性住房的SI工业化住宅通用体系与集成技术,是我国首次实现保障性住房SI住宅设计的实践落地。它具有较强的集合代表性——它既是产业化住宅,又是公租房项目,同时还引入了适老化的设计。

  项目介绍

  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林校路西侧,用地规模15800㎡,总建筑面积约为20400㎡,其中3#、4#楼为公共租赁住房,总建筑面积6904.32㎡。

  项目以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为基础,采用住宅支撑体S与填充体I分离方式,以工业化设计与集成技术契合保障性住房租赁性、耐久性、经济性和适用性特点。

装配式公租房,产业化住宅,行见BIM
装配式公租房,产业化住宅,行见BIM

1、标准化与系列化

  项目采用外形规整、小体形系数的主体结构,均匀布置承重墙,结构计算简单,便于工业化建造实施,有效降低建造成本。3号楼外廊式公租房按照使用面积分为40㎡、50㎡、60㎡三个套型系列,在楼栋内可灵活调整不同套型系列比例,兼顾套型合并的可能性并适应将来不同的居住模式和改造需求。4号楼单元式公租房采用标准一梯四户形式,配置了两个系列套型。同时,楼栋进行模块化整合设计,易于实现建筑、结构、设备的优化整合。

装配式公租房,产业化住宅,行见BIM

  (建成后套内实景:公租房一居室)

2、灵活性一体空间

  套型设计充分考虑家庭结构变化对居住产生的新需求,结合未来可能的居住需求变化实现可持续性。采用大跨度空间,尽量采用方便居住者灵活分隔空间的轻质隔墙系统,实现其适应性。

3、集约型功能空间

  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基本功能和良好品质的要求。提出了将综合型门厅、交流型LDK、多用型居室、分离型卫浴、家务型厨房和居家型收纳六大功能系统集约布置,保证功能的完备。

装配式公租房,产业化住宅,行见BIM

4、分离式技术应用

  住宅的主体建筑和内装设备分离,既实现了住宅平面布局的灵活可变,也保障了在主体耐久性基础上的内部设施更新维护的便利性。卫浴设施部分集中降板,并利用门厅和走廊吊顶的上方敷设厨房管线,从而避免层高过高。卫浴设施集约化,可减少竖向排水管数量,缩短横向引管的长度。户内管线集中设于户外管道竖井,避免管线在户内纵向穿楼板所带来的漏水和产权不清。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作者(wan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项目案例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