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投国际商务中心二期BIM应用
一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建筑面积约为30万,总工期为1530天, B栋地上55层、地下4层;C栋地上38层、地下4层,结构形式均为圆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核心筒-组合楼板,建筑外墙饰面为玻璃幕墙,形态优美,将成为天府新区超高层地标性建筑。
由于本工程工期较长,参与的分包、分供单位较多,为保证进度准时完成且实现进度管理信息化,通过对计划管理的深入研究,引入了Revit、BIM5D、斑马梦龙网络计划等软件,探索出了一套进度管理信息化流程方法,并得到了各方的认可。
二
进度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 进度信息不能上通下达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是由总工编制总控计划,现场经理编制细部计划。总工编制的总控计划不能有效指导现场,编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与商务、工程等部门脱节现象严重。而现场经理编制的细部计划未能抓住关键路线,导致人机料安排不合理,容易陷入无效果的抢工状态。
2. 进度信息不能有效反馈
计划编制完成后,对于进度的追踪是个非常重要但实施较为困难的难点。目前大部分进度的追踪基本由工长完成一天的施工任务后,在办公室里通过对一天的工作回忆,书写或者电脑端word输入完成一天的进度追踪情况描述,更有甚者,在一周或一个月后才补齐相应的进度追踪情况。种种状况导致进度信息大量丢失,未能全面反映进度情况,也就为项目进行有效的决策增添了各种障碍。
3. 进度管理的理论基础不严谨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进度管理理论仅仅停留在能不能完成,对于眼前的工期,处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心态。大部分施工单位不能从关键路线、关键链等较为成熟的进度理论指导施工,这样就使得项目进度管理处于一种比较初级的状态,不能从理论上指导进度管理。
4. BIM+PM实施不能落地
目前国内BIM已经如火如荼在施工单位开展而来,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仍然只是将BIM当做一个建模软件,进度管理仅仅是做个进度模拟而已,BIM并不能对项目管理带来方便以及收益,造成BIM+PM与现场管理两层皮的现象。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筑龙新闻),作者(wanglaosh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