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的星愿公园边,南侧蜿蜒起伏的木栈道伸向湖的尽头,一座弧形曲线的景观桥如彩虹般跨越水面,连通着湖泊公园东南区域的薰衣草园和远处的香草园。“彩虹桥”因此得名。
“彩虹桥”光鲜亮丽的背后,BIM技术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上海申迪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庞学雷昨天向记者透露:“‘彩虹桥’的主桥应该多宽,5米还是6米? 多1米安全,少1米惊艳,如何选? 这些问题讨论了整整两个月。”戏剧性的是,最终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地接受主副桥“6+3”方案的,不是经验丰富的“老法师”,也不是管理层,而是被称为BIM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仅仅用了20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在无模型不讨论的现代建筑业,BIM保证了技术实施的准确性,也剧透了工程项目的完成效果。”庞学雷介绍,在“彩虹桥”中应用BIM技术,用“最后一根稻草”来形容并不为过,因为它是我国首创的空间曲梁单边悬索桥,从不同角度“述说”着结构的美与惊险。“彩虹桥”由奇幻桥、奇缘桥两部分组成,分别长120米、90米,均由主桥和副桥构成,两者半径不同、圆心不同、起坡点不同、坡度不同,只在中间部位通过踏步进行拼合连接,普通的CAD平面图纸根本无法表达。除了“彩虹桥”,度假区内的申迪中心、综合水处理厂,都离不开BIM技术的全程护航。
上海建筑业正在以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BIM技术应用。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培训会”了解到,截至目前,轨道交通15号、17号、18号线,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等44个项目被评为上海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今年底数量将达到260个以上。计划到2017年,上海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技术,规模以上社会投资工程普遍应用。会上更呼吁,国有企业要带头示范,在应用内容、阶段和深度上有较大突破,在BIM技术应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文新传媒网),作者(佚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