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BIM+GIS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设计

2021/04/28
阅读(358
评论(0
收藏(0
来源:铁路BIM联盟
作者:铁路BIM联盟
简要: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目前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BIM+GIS集成平台还在不断集成道路红线数据、POI数据、地下管线数据等,最终形成一个完备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设计数据库。下一步拟将数据转换至施工管理平台,协助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工程概况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北起靖江公新公路,沿城西大道向南,采用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至江南岸江阴市,下穿滨江路后沿西外环路布设,止于芙蓉大道。工程路线全长约12.4 km,其中隧道段长约6.4 km,设置S356互通、滨江路地下互通和芙蓉大道互通共3座互通立交,并在公新公路和人民路设置2座出入口匝道。主线收费站设置在江北靖江侧公新公路与S356公路之间。工程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兼具城市快速路功能,设计时速80 km,双向6车道。

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工程长江隧道由长约725 m的江北明挖隧道,长约4.9 km、直径15.5 m的盾构隧道及长约800 m江南明挖隧道组成,明挖隧道包含江北和江南各1座长25 m的盾构工作井。

工程场区由多层场地土构成,覆盖层主要为软塑-硬塑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松散-密实粉土、粉细砂、密实含砾中粗砂等,不良地质主要为饱和砂土液化和浅层气,场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土、软土、钙质胶结物、风化岩。

 

图片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方案

 

CAD+GIS在规划、工可阶段应用

在规划、工可阶段,设计内容主要依据设计条件,建立设计目标与设计环境的基本关系,提出线路总规划、各段落结构方式的初步解决方法等,为后续若干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及指导性文件。

本阶段GIS模型主要采用卫星影像、航空摄影测量生产的地形图和数字正射影像建立。

通过将GIS模型数据导入至设计选线软件中,直观展示线路方案与工程环境及相关控制因素之间的关系。

基于GIS模型的选线设计,使设计可以直观、充分地考虑线位与规划的适应性、对涉水设施的影响、接线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当有多个比选方案时,可以将多个方案同时集成至GIS模型中展示,直观展示各论证方案的优缺点。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设计过程中将2个方案导入至GIS平台进行展示比选。

图片

CAD+GIS在规划和可研阶段选线的应用

 

BIM+GIS在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应用

到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工作进入细化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的设计内容不会有太大改动。这一阶段将建立精细化BIM模型和三维GIS模型,并将二者融合应用于设计。

 

GIS模型建立

GIS模型可准确反映工程周边的三维地表环境,建立GIS模型的主要方法有摄影、激光雷达、倾斜摄影测量等,其中倾斜摄影测量以精度高、模型逼真直观等优势,成为目前的主流方法。

 

建立倾斜摄影模型流程:航空摄影→像控测量→空中三角测量(简称空三测量) →三维建模 。

(1) 航空摄影。为建立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的三维GIS模型,采用飞马V100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搭载专业倾斜摄影模块进行倾斜摄影。航空摄影地面分辨率设定为5 cm,覆盖工程左右各500 m,航飞重叠度按航向80%、旁向70%设计。

倾斜摄影无人机

 

(2) 像控测量。为了将三维GIS模型准确统一到工程坐标系下,需实施控制测量。像控测量采用GPSRTK技术,按1 km/对的密度施测,像控点选在空旷、特征反差明显的位置,影像清晰可见。RTK测量精度平面优于2 cm,高程优于5 cm。

像控测量

 

(3) 空三测量。在航空摄影和像控测量完成后,将原始航片和像控点输入至Photoscan软件,通过光束法平差,计算得到每张像片准确的内外方位元素。检验空三测量精度的方法是检验检查点,在工程现场共测量20个检查点,平面中误差7 cm,高程中误差9 cm。

(4) 三维建模。将空三结果导入至ContextCapture软件进行三维GIS 模型建立,三维GIS 模型精度优于10 cm。

图片

倾斜摄影模型

 

BIM模型建立

根据工程范围和专业分工,划分设计任务。建立BIM模型、制定交付标准,标准内容包括软件资源配置标准、业务流程规范、专业建模及分析标准、BIM整合标准、BIM协同标准、交付内容、交付深度、交付格式等。

 

工程范围

图片

建立精细化盾构管片结构模型,包括管片衬砌、凹凸榫、密封沟槽、螺栓孔、手孔、注浆孔、定位孔等细部构件,将管片楔形量转化为相应的格式,提供给管片厂进行生产制作。同时根据管片结构计算结果及管片配筋形式,制作管片钢筋模型,根据管片钢筋三维摆放情况,辅助管片钢筋设计。

精细化管片模型

 

明挖隧道分为靖江侧和江阴侧,由主体、围护结构模型2个部分组成。明挖主体结构模型分为敞开段、暗埋段、工作井后续段、工作井以及匝道段,模型根据变形缝进行了分节。

江北明挖隧道主体结构模型

 

明挖段围护结构形式种类多样,主线与匝道基坑深度变化较大,竖向设置多道支撑,且位置随坑底变化。

 

图片

江南明挖隧道围护结构模型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接线桥梁工程包括接线桥、靖江西互通主线桥、靖江西互通匝道桥等桥梁工程。

 

图片

靖江西互通S356主线桥梁

 

采用自定义部件编辑器,依据地形曲面自适应建立接线路基模型。

北接线路基路面模型

 

BIM+GIS模型建立

三维GIS模型和精细化BIM模型建立完成后,采用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BIM+GIS模型三维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进行集成应用。通过集成BIM、GIS模型,实现BIM 模型与地理信息数据集成管理与展示。可以利用GIS平台丰富的分析功能,实现工程的定位和空间、淹没、日照、火灾分析以及通视分析等。

BIM +GIS 模型在平台的集成效果

 

三维倾斜摄影模型与BIM模型结合,可以增强可视化效果,更重要的是辅助工程勘察设计,沿线查看环境敏感点、辅助分析地质灾害、辅助拆迁分析等。

 

图片

辅助拆迁分析

 

通过BIM+GIS集成平台,还可以加载地质钻孔模型,协助钻孔优化布置。

加载地质模型后,通过剖切地质体或查询地质体的属性,协助盾构隧道设计。

图片

在规划、工可阶段,CAD+GIS技术主要应用于规划选线;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制定倾斜摄影建模标准和BIM建模标准,并据此建立了高精度的三维GIS、BIM模型,最后通过开发BIM+GIS集成平台,研究GIS、BIM模型的集成应用。BIM+GIS技术可为工程精细设计、决策等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目前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BIM+GIS集成平台还在不断集成道路红线数据、POI数据、地下管线数据等,最终形成一个完备的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设计数据库。下一步拟将数据转换至施工管理平台,协助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铁路BIM联盟),作者(铁路BIM联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1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你的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发布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项目案例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