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洮高速用BIM技术激活“智慧交通”脉搏

2019/01/10
阅读(20
评论(0
收藏(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简要:双辽至洮南高速公路将成为吉林省西部一条重要的纵向通道   据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消息

双辽至洮南高速公路将成为吉林省西部一条重要的纵向通道
  据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消息,吉林双(辽)洮(南)高速公路将采用BIM、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三项技术融合建设,全方位衔接5G“数字吉林”,成为吉林省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高速公路。

  引进使用智能设备172台套
  数字可视化、信息集成化、建管智能化——双洮高速项目指挥部在BIM技术的研发、应用领域,深挖潜能,伸展外延,开拓性地提出了利用物联网收集数据、利用互联网传输数据、利用BIM模型存储数据,瞄准5G、大数据、云计算的研发思想,建立完善的BIM技术应用、经验交流平台和机制,联合各方在双洮高速全线推广BIM技术应用。
  作为BIM技术的重要一环,吉高集团双洮高速指挥部、中国中铁双洮高速总经理部以“人才、技术、设备”为基础,围绕“创建平安工地、打造精品工程,建设数字化高速公路”建设目标,全面推行BIM技术,设专职管理人员10人,开展BIM技术应用宣贯会等一系列活动20次,引进使用智能设备172台套,包括智能张拉、智能拌合、智能摊铺、智能压实、数控钢筋加工等设备,在双洮高速建设中一展身手。
  “工厂化、规范化,提升了一次报检的合格率,多机同步,提高效率,这些智能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为推动项目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确保将双洮公路建设成为数字化高速公路、争创优质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中国中铁双洮高速总经理部技术质量部部长张龙说。

电脑演示BIM模型在GIS系统中的生成和填充
  以“厘米级精度”实时采集数据
  项目设计伊始,这条187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就通过系统建成BIM模型,按照1:1比例融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并将几何尺寸、材料性质等信息存储到构建模型中。
  在实际的施工生产中,安装有GPS的智能压路机,通过GPS定位,将路基填筑压实的起点位置、终点位置,以及填筑厚度、压实遍数、行进速度、激振力等压实数据,通过4G网络实时传输到BIM平台中,平台根据互联网传输的数据生成BIM模型块,填充到BIM模型中。当压实遍数、行进速度、填筑厚度超过允许规定值时,系统自动报警。利用BIM技术,借助一台智能压路机,无需增添人力物力,它就能“智慧”地严控超厚填筑、压实度不够等常见问题。
  远隔“千里”设置的“天眼”;可以“厘米级精度”实时采集数据的智能钻桩设备;配有集中传感器、温度、时间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的智能拌合站;可实现实时GNSS平面厘米级和高程毫米级定位的智能摊铺机……BIM、互联网、物联网的完美融合,实现了对双洮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建设信息数据的动态存储。(何群 陈墨 雷扬)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新华网),作者(新华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行业新闻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