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对于建筑设计有什么帮助?

2018/11/16
阅读(4
评论(0
收藏(0
来源:
作者:
简要:BIM对于建筑设计有什么帮助? 房地产公司拿到一块地,是需要满足某种或某

房地产公司拿到一块地,是需要满足某种或某些功能,这些功能受到各种场地、规范、环境、材料性能、成本等的限制,而业主对此并不精通,所以需要交由专业的设计单位来进行操作,以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做出取舍,最大限度的满足功能要求(设计委托书)。建筑设计是划分各种空间以满足功能要求,结构设计是依据材料性能和安全满足建筑要求,各类安装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精装修是在使用功能的细化、细节上满足功能要求,室外立面、景观是否满足观感要求(审核的图纸文件和设计说明书)。

业主拿到和熟悉设计文件后,依据自身的情况,考虑成本、使用场景等,综合对建筑物的空间、功能调整,对图纸提出各种修改意见(设计修改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考虑现场施工流程、场地布置、工艺调整、成本节约、抢工期等等一系列因素,也会提出各种修改意见(设计修改二);精装、专业分包深化设计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提出各种变更或要求的修改意见(设计修改三);运营维护过程中,因为功能不完善或者使用功能变更,需要拆、补(也属于修改,只是设计已交付)。

以上过程可以看出,设计过程并不仅仅是指审图结束就结束,而是会有很长的后期服务,这些服务,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其他工作,从而影响效率,这是其中一个痛点。

以上是设计与业主、施工、深化设计、运维之间的关系,BIM/VDC可以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

设计院内部初始设计时,配合是有成熟和固定的方式,可以满足质量、效率的要求,但当应对各种修改时,则很容易出现配合问题,例如都以建筑为基准的结构和安装,或者安装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无法实际安装的问题,再就是关于电子版图纸的版本问题,经常是只针对需要变更的问题做了修改或者示例,而无法准确的把所有发生过的变更在同一个图上表达清楚。举个自己实际碰到的例子,间隔两天收到的图纸,原下沉式卫生间变更为非下沉式,建筑和结构的电子版图纸中仅是把阴影处板下沉由0.300调整为0.030,安装也相应的做了变化。可怕的是,在以后的不断变更中,因为此处太不明显、版本混乱、人员流动,后续的图纸反而又采用了下沉0.300的标识,造成了极大的反复和浪费。

当前设计的情况:业主无法直观的看到感觉到建筑物完成后的样子,只能在不断的建造和说明过程中发现和调整;设计的精度、细度和深度不足,在施工中不断暴露出来,需要调整;施工中的困难、优化考虑不足,在施工中不断的修改;专业深化设计的深度不足,与专业配合时的不断修改。单位的协同、专业的协同、人员的流动、方案调整、人防、消防审图、版本的流转到位等等,都是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然后BIM/VDC来了。(VDC是指建筑虚拟建造)

理想化的BIM/VDC工作场景:设计各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协同,业主可以所见即所得的看到空间的布局、各种功能的满足,设计各专业之间的提资也无需附图说明之类,标注模型位置、涉及人员及问题描述即可,各设计人员做出来的调整,同步可见方便检查,同一个模型也减少了版本混乱问题;提早邀请施工(考虑施工过程影响)、幕墙、电梯、游泳池专业设备、景观、精装修等单位建立深化模型同步到设计模型中,完成我们常规的图纸会审、变更核定、碰撞检测、净空检测等等,最终形成一个业主清晰了解,各方都认可的,满足各项要求的存在于电脑中的虚拟建筑。在挖土前,即解决功能、设计、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如果附加了品牌、供应商、造价信息更佳)。这个过程,就是VDC。这个过程,合适的承载主体只能是设计院。

综上所述,BIM对建筑设计的帮助,对内,减少混乱,优化流程;对业主,直观查看,减少沟通难度;对施工,提高图纸质量,将图纸会审、变更、碰撞检测等业务收入设计范围;对供应商,可以将品牌、商品、造价收入设计范围;对运维,其实设计对运维影响更大,也与业主有关,设计对运维的优化空间更大,此处不再展开。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行业新闻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