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综合管廊设计的“黑科技”

2017/08/22
阅读(27
评论(0
收藏(0
来源:
作者:
简要:地下综合管廊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 ...

地下综合管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目前,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针对解决拥堵问题,方便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最为合理、有效的方式。


BIM在综合管廊中的应用


在常规的二维平台的设计方式因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难以清楚的表达设计理念,且容易出现诸多错漏碰缺,既不能很好的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不利于各专业间的数据汇聚,在与项目其他参与方沟通时也产生不便。


相比之下,运用BIM技术对综合管廊进行建模工作,以三维视角提供更为直观的方案展示,便于各参与方理解设计意图,并有效的将各专业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因BIM的分析功能,方便设计师进行碰撞检查,将错误及时进行反馈、调整,保证了设计图纸的质量。


存在问题


地下结构的设计施工中普遍存在着造价较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对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如何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速度、质量、效益问题?


在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平台中,实现综合管廊的三维参数化设计。


·通过点云技术 + 地质雷达技术将真实的地理信与管廊设计相结合,使设计出来分方案与现状地形、地下结构结合更加紧密。


·通过创建BIM管廊数据库,可以建立6D关联数据库来实现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效率及精度的目的。因BIM数据库相关数据粒度达到构件级,能够实现快速提供支撑项目各条线管理所需的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效率。通过BIM模型提取材料用料,设备统计,管控造价,预测成本造价,可以给施工单位项目投标以及施工过程造价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黑科技


1.Dynamo


应用Dynamo,通过修改参数的方式,自动生成综合管廊节点结构模型




2.Subassembly Composer


应用Subassembly Composer,快速创建综合管廊模型




越是城市核心城区、道路交叉口这些交通繁忙的地区,对综合管廊的需求却又越大,然而,城市综合管廊具有设计标准高、施工体量大、周期长等特点,在施工期间对项目周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利用BIM三维技术能够进行前期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地下管廊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等问题,并且能够优化管廊位置,优化管线排布等。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施工人员可以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以及与业主的沟通能力等。


科技带工程飞


BIM在济南市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的应用


济南市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总长4520米,设置二至三个仓室,收纳七种管线。

地下环路——地面道路一体化设计

地下环路模型

道路模型

综合交通模型

规划建筑模型



BIM在济南工业北路综合管廊的应用


济南市工业北路综合管廊工程西起二环东路以东1250米处,东至机场路,全长12425米。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会议活动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