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中建三局
作者丨 陶冠 李家洪
文末介绍:BIM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的应用-指导自带塔机顶升模架平台安装↓↓↓
随着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主楼核心筒钢板剪力墙的施工完成,项目已进入剪力墙施工阶段,主楼顶模系统实现“4天一顶”,即核心筒单层结构施工工期缩短至4天,年底将突破百层大关!
项目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过程中严格执行,运用BIM技术进行提前模拟,现场周密部署,在紧张的工期内克服了诸多困难。主塔楼呈“Y”字异型结构是施工的一大难点,为加快施工速度,核心筒分三个区段同步流水施工。以第一轮顶模系统顶升及回缩完成为界限,在竖向进行流水施工,从上至下分别是钢筋绑扎及构件预埋、混凝土浇筑、铝模操作,其中铝模在顶升前脱开,并在顶升后提升至上一层钢筋面封模。各专业完成顶升前准备工作需耗时半天,夜晚历经8小时完成第二轮顶升及回缩,依此循环,仅耗时4天就完成一个标准层的施工。
据悉,武汉绿地项目已建至49层,高度达252米,4天一层的施工新速度为主塔楼年底突破百层大关奠定了基础。
“636”之最
来源丨建设科技
作者丨曹乐 方理刚 霍光辉,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徐汉涛 陈江伟 唐新原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高度为636米是世界在建第三高楼,项目施工已出正负零,主楼结构进入快速施工阶段,BIM技术在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应用已经全面展开,本文主要介绍BIM技术在指导顶升钢平台模架安装,解决了垂直运输与材料周转、管线优化、顶模与钢结构吊装碰撞检查等问题,最终使自带塔机顶升模架平台安装顺利完成,保证了武汉绿地中心项目主楼地上核心筒结构施工进度以及其顺利进行。
一、项目介绍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A01地块总建筑面积716560m2,由一栋超高层主楼、一栋办公辅楼、一栋公寓辅楼及裙楼组成,基坑总面积约3.6万m2,其中超高层主楼地下室6层,建筑面积80059m2,地上125层,建筑高度为636m,建筑面积302399m2,占地面积约1.3万m2,结构形式为核心筒+巨型柱+伸臂桁架+环带桁架结构,如图1。
武汉绿地中心核心筒共125层,屋面结构标高为585.7m。核心筒为劲性混凝土结构,其外墙通过伸臂桁架及钢梁与外框巨型柱连接构成塔楼各楼层平面。核心筒单层面积约1044m2,平面上呈“Y”字型。如图2所示,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地上125层,工期施工紧张,采用顶模系统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同时可以提高铝模板的周转率,有效节能。
图2 F1-F14层核心筒平面示意图
二、自带塔机顶升模架平台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2.1 施工难点
1、顶模平台空间狭小需合理优化场布及材料周转困难;
2、顶模平台塔吊防碰撞;
3、顶模平台搭建工序多安装难度大;
4、顶模平台施工工期紧张。
2.2 解决方案
根据以上超高层顶模平台施工难点及在模架设计及施工中针对核心筒特点,结合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碰撞检查、管路排布以及方案可视化模拟等主要功能,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如表1。
三、BIM技术在顶模安装应用实施流程
3.1 顶升模架的工作原理
核心筒施工时,先绑扎上层核心筒钢筋,此时整个平台荷载通过上、下支撑架,将荷载传递到达核心筒墙体上。待钢筋绑扎完成及下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开钢模板开始顶升,顶升时,仅下支撑架支撑在核心筒墙体上,上支撑架随钢平台一起顶升,顶升到位后上支撑架支撑至上层核心筒墙体,模板随刚平台一起顶升一个结构层,就位后提升下支撑架,支撑至上层墙体,完成顶升过程。调整模板,封模固定后,浇筑混凝土。
3.2 顶模平台BIM模型建立
顶升模架由支撑与顶升系统、钢平台系统、模板系统、挂架及附属设施系统组成。支撑与顶升系统支撑在核心筒剪力墙上,共设置12个支撑点,位于核心筒外墙上,支撑顶升系统由混凝土承力件,上、下支撑架以及支撑架之间的顶升油缸组成。钢平台系统包括加强桁架、一级桁架、二级桁架、三级桁架及面外撑杆等主要组成部分,钢平台通过支撑系统支撑在核心筒剪力墙上模板采用铝模板,用于竖向混凝土墙体施工。悬挂在钢平台上,随顶升模架同步上升。
挂架系统用于施工操作,通道等,悬挂在钢平台下部滑梁上,随顶升模架同步上升。附属设施主要指作业面的走道板、水平防护、立面防护、临边防护、楼梯等,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通过合理设计附属设施保证施工的便捷、高效。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二维施工图纸利用Tekla软件建立BIM模型,如图3。
3.3 顶模平台场布与材料周转
顶模平台空间狭小,本项目根据顶模平面布置图建立平台场布BIM模型,并通过不同方案比选择优布置使整体布局井然有序、相对狭小的顶模平台空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指导场地布置,对施工场布的方案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包括物料的堆放及塔吊吊装范围模拟,减少材料二次搬运。同时模拟验证模板随平台一起上升,提高了周转效率,如图4和图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