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春节的脚步又临近了。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事。闪烁的霓虹、高悬的彩灯、零星的鞭炮声,在凛冽的寒风里透出一股浓浓的年味,这个时候,我们心中都充满了团圆的期待。
对于孩子,过年意味着快乐
对于大家,过年是对过去的梳理,亦是对未来的期盼
烦也罢、累也罢,家总是要回;穷也罢、富也罢,年总是要过。“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成了游子无法舍弃的共识。
虽说每年春运票都不好买,但大多数人回家的首选,依然是火车。
随着高铁运力持续提升、列车开行结构不断优化,更多人能乘火车回家了。
小编
趁着春运,小编带大家看一些应用BIM技术的火车站。
乌鲁木齐高铁站
乌鲁木齐站是兰新高铁的西端终点,也是新疆规模最大的交通枢纽工程,于2016年8月12日正式投入使用。
小编
也就是说,今年是乌鲁木齐高铁站的第一个春节哦。
乌鲁木齐高铁站造型优美灵动,外立面由曲面组成,精确设计难度大;工程设计包含铁路线路、铁路信号等专业,协同配合难度大。
乌鲁木齐高铁站效果图
项目整合AIM虚拟现实、参数化设计等BIM技术优势,构建全生命周期的BIM设计平台。基于BIM的三维施工图设计、建筑性能化分析及信息化施工建设管理等工作,提高了工程设计质量与品质。
方案阶段
1.AIM 数字规划设计技术
方案前期用Civil 3d从Google Earth中导出地形,利用地形处理功能进行三维设计及仿真处理,对场地高程进行模拟分析。设计论证阶段,充分利用AIM三维集合管理、实时虚拟城市技术,给决策提供数据及快速可视化支持。
2.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辅助规划决策
采用Lumion等虚拟现实软件进行逼真演示,供业主快速决策。设计人员在三维场景中可任意漫游,轻易发现设计缺陷,提高项目评估质量。
3.复杂形体参数化设计
Autodesk Revit为BIM核心建模软件,方案阶段和初步设计以Rhinoceros和Grasshopper为精确建模基本手段,调整参数,控制建筑形体;利用全模型进行方案深化与推敲。
乌鲁木齐高铁模型
施工图阶段
1.全专业协同
搭建项目的BIM协同设计平台,实现从项目创建到模型建立、模型分析、模型优化、模型出图、图纸审核归档的全过程,建立一套完整的BIM协同设计体系。
2.基于BIM的管线综合
运用Revit进行三维管线建模,并使用Navisworks快速查找所有碰撞点。调整管线,实现零碰撞。借用BIM三维可视化功能,展现各专业的安装顺序、施工方案及最终效果。
3.基于BIM的精细化设计
基于BIM进行设计成果检查,极大提高设备岛的空间效率和设计的可实施性。在幕墙与金属屋面构造设计中,直接展现方案效果。
4.基于BIM的工程算量
利用BIM的强大计算功能,在模型中统计设备器材用量,生成明细表,大幅提高施工管理质量。
5.基于BIM的施工图出图
根据模型的调整实时更新,实现模型与图纸的联动。通过浏览结构模型,设计师更合理地布置建筑功能,塑造更优美的空间。
小编
乌鲁木齐高铁站的探索了一套较为完整而全面的BIM应用模式,未来小编会专门做一期微信,详细聊聊该站的BIM应用。
银川火车站
银川火车站改造工程是我国中长期路网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其宽敞明亮的环境、极具伊斯兰风格的尖璇,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
银川火车站实景图
银川火车站空间形体关系复杂、钢桁架形式多样。采用基于BIM的可视化技术,可构建空间实体模型,完成方案制定及效果展示。
银川火车站站房楼钢结构模型局部图
三维空间实体建模
所有构件参数化,模型成为包含所有数据的数据库,既可提取或修改构件实体的几何参数和空间位置参数,也可做相关的工程量统计。
施工方案设计和选择
在建模基础上设计和模拟各种施工方案,选择合理、有效、安全的方案(如站台结构的雨棚钢结构施工方案和通廊钢结构施工方案),大大节省时间、缩短工期。
虚拟仿真和施工风险控制
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工程各阶段情况。基于BIM技术,完成渲染图片、漫游动画等虚拟仿真成果。
杭州东站
杭州东站是全国新建的9个省会城市巨型枢纽火车站中的“收官之作”,总投资约19亿元,属特大型交通建筑。
杭州东站实景图
杭州东站空间形体关系复杂,钢桁架形式多样,有多种变截面巨型格构柱,还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组合形式。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和选取、施工进度的控制和安排、协调沟通方案及修改都成为技术难点。
三维建模
借助PKPM的三维空间建模,实现所有构件参数化。模型可提取或修改构件实体的几何参数和空间位置参数;进行工程量统计;还可进行三维虚拟漫游设置。
杭州东站钢结构巨型支撑柱模型
施工方案
杭州东站站台结构的屋架钢结构施工、高架层钢结构施工方案的选取也同样基于BIM技术设计,方案安全合理,并大大节省时间、缩短工期。
兰州西站
兰州西站属现代化巨型枢纽站,是西部最大规模的路网型铁路客运站,也是铁路总公司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
兰州西站项目通过集中解决土建工程量计算、钢结构屋面网架的二次深化设计和吊装施工模拟等难点,充分发挥BIM技术在提高施工企业“三控三管及协调”、绿色施工等方面作用。
应用实施平台
Revit 2014、Catia、Rhino、TEK-LA、PKPM、NavisWorks、Delmla、After Effects等。
项目模型的搭建、整合及二次深化
1.建筑、结构专业的模型搭建
在Revit平台搭建模型,调用前期准备的族库,提高搭建速度,并对图纸进行审查。对模型进行二次拆分,以便后续应用及工程量信息提取。
2.钢结构专业的模型搭建
根据钢结构设计要求,结合设计数据,验证其与外幕墙、土建的碰撞,准确搭建钢结构模型。在TEKLA平台二次深化,实现节约材料,科学施工。对钢结构模型进行分类型整理,为钢结构吊装模拟做必要准备。
3.幕墙专业的模型搭建
采用Catia,验证其与土建、钢结构的碰撞,将rhino中网格细分的外表皮导入Catia。
4.MEP专业的模型搭建
采用双向工作模式,分区域、现场调整管综。重点解决碰撞、预留孔洞等问题,合理布控、节约成本。
5.全专业整合
将Catia中的幕墙模型及TEKLA的钢结构模型整合在Revit里。模型需反复交接检查,结束后备档,导入NavisWorks及PKPM平台,进行后续专业化应用。
BIM技术对施工企业的专业化应用
1.4D施工模拟
平台采用NavisWorks与PKPM施工管理平台,将模型二次细化。初稿的4D施工模拟快速反馈,以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精准度。
2.复杂工艺模拟
对下能将CAD图纸三维展示;对上提前反映施工难点、工艺特征、方案论证并进行优化管理,达到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目的。
3.站场工序模拟
模拟对优化站场各施方工序,协调各施工方施工进度,实现合理安排施工、缩短时间、减少返工率。
4.管线综合专业化调控及漫游
专业管线调控,体现设计意图并合理布控,对设备信息逐个录入,实现方便灵活的漫游及信息的快速查找。
5.钢结构4D施工调控应用
进行钢结构吊装模拟,同步施工进度,合理安排行进路线、预安装场地规划、车吊数量及类型。避免碰撞、可视化查询时间进度,快速做出应急预案。
6.既有线方案仿真
三维动画展示既有线防护方案,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减少失误或降低损失。
7.塔吊防碰撞模拟
三维展示塔吊场布、选型。结合塔臂标高及感应检测设备防止发生碰撞,提高群塔作业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