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
赵河镇跨南水北调特大桥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境内,路线全长24.777km,路线跨越清河、跨越泇泥河、跨越X103县道、跨越东赵河、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S103省道、跨越S333省道。
施工难点:
1、本工程工艺复杂,结构新颖,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
2、跨径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多 ,管理难度较大;
3、预应力施工,吊杆索力张拉调整两道工序是关键控制要点,要严格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采用BIM技术的优势:
1、可视化程度高,不仅实现了结构的三维模型可视化,还可实现项目施工过程的可视化;
2、模拟性强,不仅能模拟结构外形,还可模拟现实环境中具体的操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优化施工方案;
3、协调性好,通过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提前找到构件间的碰撞点,生成检测报表,为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BIM技术全方位管理:
针对以上特点项目部采用BIM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
1、技术管理BIM应用
1.1 在施工前创建了全专业的BIM模型,包括桥梁结构、钢筋、波纹管、钢管拱、临建场地等,对整体工程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建模过程中,可以直观的检查到图纸相互矛盾在施工前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帮助图纸审核。发现图纸错误108处,避免了后期施工由于图纸问题导致的延误;
桥梁结构模型
钢筋模型
波纹管模型
1.2 图纸可视化会审。项目部运用BIM模型结合CAD图纸进行可视化图纸会审,采用设计平面图和BIM模型互补协作的方法,更直观、更全面的发现设计图纸中的问题。避免了传统图纸会审中存在的片面性、局限性、图纸审查不深入的问题;
1.3 模拟分析钢筋及波纹管碰撞,对钢筋空间排布和绑扎进行三维技术交底。提前解决了现场的图纸问题;
碰撞报告
对于造型复杂的钢筋,直接从revit中出图,指导现场钢筋预制加工,避免了钢筋的浪费。
钢筋深化出图
对于钢筋过密的构件节点、利用BIM进行钢筋预排,给工人可视化交底、能减少施工时,钢筋绑扎顺序、位置的错误。
钢筋模型
实际绑扎钢筋
1.4 160米连续梁钢管拱BIM数字加工
运用tekla创建出钢管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零件级的拆分,导出工程量表,进行数字集中加工,减少了加工错误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1.5 BIM辅助跨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施工实现环保、节能的目标
1.5.1 施工现场三维布置,连续梁拱上跨中国南水北调干渠两侧进行BIM三维场地设计,施工现场布置考虑水源污染的影响,以及跨干渠交通限制因素,拌合站、钢筋场、生活区设在主线里程DK245+500右侧,远离水源保护区,临时钢筋存放区、临时生活区、钢筋存放区等设在干渠左右两侧保护围栏200m外;
1.5.2梁部挂篮施工防护措施三维交底,立体展示挂篮设置部位及构造。确保施工人员对挂篮施工方案透彻理解,保证梁施工过程中不对水源造成任何污染;
1.5.3 施工方案模拟,对整个跨越南水北调桥梁施工工序进行3D模拟,精确展示施工中每个细节,辅助项目施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零污染;
2、现场管理BIM应用
采用PC端+移动端+web端和广联云的三端一云管理模式 ,对参建各方进行协同管理。 通过,移动客户端到5D管理平台到云端协同平台的一体化应用,完成了从现场到项目管理团队到企业管理团队的无障碍沟通,现场问题的管理从粗放式变成集成化、信息化;
2.1 利用移动客户端,管理者可以将三维模型,二维图纸等通过电脑导入到云端。利用移动客户端即可查看相关模型,可以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并且便于携带,管理者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指导施工。公司管理人员在网页端即可查看工程模型;
移动端模型查看
网页端模型浏览
2.2进度管理
采用PC端信息录入,移动端现场进度照片采集,Web端管控的管理链条对进度进行管理控制;
进行施工进度模拟,对计划进度和施工节点有个直观感知。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进行对比模拟分析,进行进度预警,发现进度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采集进度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广联达BIM5D移动端上传到广联云空间;
移动端拍摄的现场进度照片,通过云空间同步到PC端,项目部管理人员通过PC端进行现场进度的查看,了解现场的实时进度信息,对现场进度进行整体的把控。
2.3基于 “图钉法”进行安全质量控制
现场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质量安全问题管理模块进行问题收集。并通过直接拍照,责任指定的方式直接推送相关问题到对应责任人。现场责任人整改之后进行验收,验收通过问题关闭。提高了现场问题整改效率,避免了问题的积压及各部门间互相推诿的现象;
质量安全问题跟踪
2.4物资管理
由于桥梁结构比较复杂,无法手动计算出精确的工程量,之前现场的工程量校核、控制没有很好的依据。运用BIM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工程量控制难的问题。
在BIM模型中提取每个构件工程量,和设计给出的工程量表对比,发现设计给出的量都偏少,部分梁块相差70方之多,为设计修正数量提供数据依据。
运用BIM模型工程量,对现场的用量进行校核控制,很好的控制了现场用量,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2.5 BIM+二维码的应用
二维码作为桥梁工程中物料信息的载体,与物料合为一体。桥梁施工过程中物料的动作信息(包含参与动作的人员信息、物料图片信息)通过采集设备采集上传到信息化管理平台,反应在BIM3D模型上,供查询桥梁施工的整体进程。
效益分析:
1、通过设计建模,施工模型复核,发现各类问题超过300余处,优化了现场施工深化效率和质量,减少了现场返工可统计时间超过15天;
2、进行桩基模拟、连续梁施工模拟等确定了最符合现场的施工方案。完成项目三维交底2次,对于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有较好的促进;
3、通过BIM技术辅助进度计划管理,完成了业主方要求的全部5个节点;
移动端问题追踪,项目问题可控,改变了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集成了工程管理数据,提高了管理效率;
4、项目协同管理,大幅提升了项目沟通效率,隐形提升了项目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总承包管理水平。
扫一扫,关注BIM众包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