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VR技术首次应用于成都地铁预制梁

2017/10/20
阅读(15
评论(0
收藏(0
来源:
作者:
简要:BIM技术可对工程项目中的设计、运输、架设等各种工况进行全过程可视化模拟,将建筑物

BIM技术可对工程项目中的设计、运输、架设等各种工况进行全过程可视化模拟,将建筑物或结构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链接,与施工资源、安全质量以及场地布置等信息集成一体,实现了施工进度、人力、材料、设备、费用、安全、质量和场地布置的BIM信息集成管理,以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能全面实现系统化、可视化和数字化,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作用非常大。

举例来说,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既要下穿高铁和高速路,又要跨越河道,还要在超高压线下施工。工程中高架线路长、工期紧、施工重点难点多且安全风险大,面对如此复杂的工况,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施工风险,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8月2日,成都轨道集团接入了BIM技术,能可视化模拟复杂工序、虚拟化呈现施工过程的技术首次在地铁预制梁施工中投入应用,解决了本次高难度的轨道交通难题。


BIM预制梁模型

运用BIM技术,可虚拟化呈现整个施工过程和最后成果,能有针对性地规避箱梁预制、运输、架设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极大降低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运用BIM+VR技术模拟施工方案,可确定最优工序和最优施工方案,从而达到时间和资源最优化配置的目标,还能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提前解决;复杂的施工方案通过三维模型呈现,更加通俗易懂,技术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可快速有效地掌握各项施工工序。

新津梁场VR安全体验馆

此外,基于安全生产目的,10号线二期工程新津梁场内还设有VR安全体验馆,配置了安全帽冲击体验、洞口坠落体验、灭火器体验、VR体验室及BIM+VR信息体验系统,作业人员可身临其境地体验施工现场触发安全事故的危险行为,提高安全风险意识,掌握相应的防范知识及应急措施。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全长约27km,地下线长约10.3km,高架线约16.7km,是成都市一条重要的枢纽连接线及外围快线。通过BIM+VR这种全新的施工方式,不但能够让施工人员更好的掌握工程重点,让工程管理人员更好的掌握工程进度,及时协调及安排后续工作的进行,更是重点标注出工程的高危路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BIM+VR技术不仅仅是三维模型的展示形式,而是从实际方面影响到了工程项目的进行,能够让复杂的工程项目变得更简洁、更高效、更条理,这也是BIM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的进步。

扫一扫,加关注!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项目案例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