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凤凰中心幕墙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018/05/29
阅读(17
评论(0
收藏(0
来源:
作者:
简要:“凤凰中心”颠覆了建筑幕墙专业以往的工作习惯和边界。 常规的建筑都是有模数的,而

“凤凰中心”颠覆了建筑幕墙专业以往的工作习惯和边界。

常规的建筑都是有模数的,而这个项目则是通过50条钢肋不断旋转变化,基本上没有一块玻璃、一段料是一样的。当时设计师的想法是,建筑如果要用这种类似“手工艺”的方式来做,那么这些材料的加工和实现,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将会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50条三维曲线的钢结构肋形成的外罩幕墙框架

屋面外罩钢结构局部放大/投标时的幕墙样板

内倾、外倾板片的区分/外幕墙面积约53575.96㎡

内倾/外倾

屋面外幕墙系统组成:A.标准单元;B.顶部单元(即可开启天窗);C.底部单元;D.非标准单元(拱底部分)


确定幕墙板块与钢结构基础控制面、基础控制线、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关系

软件配置、模型数据提取,建立初步的幕墙模型。

幕墙模型生成的定位加工、安装控制数据、逆向校核

通过对支撑钢结构误差测量,确定实体与理论模型误差

四点支撑支座设计

圆立柱组框



单元板块衔接对插

热工性能设计

幕墙深化设计节点;纵横剖面

测量防线原则

单元幕墙定位与支座定位

现场实测与理论模型值的校核

“凤凰中心”的最大经验,就是再大的困难,把它一点一点分解,拆开、拆到无限小的时候,这个事情就解决了,但是拆解的过程很痛苦。这个项目的钢结构的监测等问题不断被降解,降解到最后,真正的幕墙“打点”就都可以打在了“腰眼”上了。经过之前的详细分析,背后又有大数据支持,工作就变得简单了。CATIA模型出来之后,设计师对每个细节都做了思考。比如说,每个玻璃鳞片与钢结构之间都有一个圆管“抱箍”,为了保证一个个鳞片在空间上的“跑动”,最初这个抱箍的设计非常复杂。它必须能“抱住”,还要能调节能旋转,上面还有一个万向节头,要适应3个维度6个轴向都能动。但是真正施工时,不可能用这么复杂的节点,必须简化。最终在抱箍上有一个旋转,设置一些牙口能左右移动,钢框架上的圆管做螺扣可以上下调节,可移动的范围都不大,都只在2~3厘米,用很简单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最后,这个抱箍获得了技术专利。

支座自由度:可左右调±25mm,上下调±30mm

钢抱箍

施工误差的控制:各施工分区间:预留收拢位置板块,消化变形

施工误差的控制:施工分区内同步,对称安装

施工误差的控制:分段安装,分级控制

满堂架脚手架效果图与内外多排脚手架效果图


脚手架搭设、实施


铝板根据边界曲线建立曲面

鸟瞰幕墙工程整体演进


扫码关注,更多惊喜等着您!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项目案例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