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上证所金桥技术中心基地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内,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95999.8㎡,总建筑积约为226499.6㎡,功能定位为上证所金桥技术中心基地,集数据中心、能源动力、生产辅助为一体,总体采用“向心、围合式”的布局。主要由8栋数据中心机房楼、2栋动力楼、1栋总降压站、及2栋生产辅助楼等18个单体共同构成。合同额约15亿元。该项目是目前亚洲金融行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新一代数据中心。
上证所金桥技术中心基地项目效果图
上证所金桥技术中心基地项目鸟瞰图
该项目体量大,建设标准高,机电系统复杂,安装难度大。项目部将BIM技术贯穿施工过程始终,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2.BIM技术应用贯穿施工始终
由于这个项目早在2016年就入选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试点项目,BIM技术被应用于施工方案设计、管线综合深化设计、施工进度模拟、竣工模型整合等16个项目,贯穿了项目建设全过程。
(1)施工前期
运用BIM对复杂的机电工程做规划设计。从项目实际体量来看,净数据机房面积4.7万㎡,满负荷运载情况下,用电量占全市的万分之六。并且配置了2万台标准服务器机柜、52台10KV柴油发电机组、260台500KVA的UPS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780台、冷却塔76台、变压器130台。错综复杂的管线,大大小小的机电设备,密密麻麻的管线排布都给现场施工出了很大难题。
机电专业与其他专业碰撞检查能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之间存在的问题,减少了现场的返工,节省了人力、成本。
现场各类管线纵横交错
机电深化人员整合设计暖通、给排水、电气模型后进行机电管综深化,深化过程中利用“模型三检制(碰撞检查、剖面检查、漫游检查)”对管线综合进行循环调整,调整合格后,发送设计、项管及业主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进行机电深化图出图。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稳定,项目除了采用市政三路110KV电源作为常用电源,还并联了52台柴油发动机作为备用电源。这52台柴油发电机单体重量就达到20吨,为了把这52台20多吨的柴油发电机一一安全吊装到位,项目部对此设计了专项吊装方案。
(2)施工中期、后期
通过BIM技术实现工程的协同管理和质量验收。项目为了提高参建方协同管理效率,自主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据项目经理介绍,这一协同管理平台已经获得软件著作权,基于这一平台,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资料等方面的全关联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平台界面
在这个管理平台上总包、监理资料实时上传,并于模型关联,项目人员查看模型时可以同时查看相关的资料。
在管理平台三维界面可以实时查看工程模型,并可以查询到每一个构件的实体属性和真实的施工信息。
除了以上这个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项目还与外部单位合作开发BIM施工质量验收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将BIM技术与施工现场的质量验收过程相结合。将各方单位在质量验收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BIM施工质量验收系统
3.BIM+新技术,优化施工流程
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项目还应用了VR+BIM、测量机器人等创新科技。
(1)BIM+VR技术
在项目承建的ECC楼前厅场景的设计上,项目利用VR技术,对前厅场景进行模拟,让二维图纸变成三维立体,更为直观的展示了该区的装修风格。
将VR与BIM技术结合,真实体验建筑物内部装饰效果
(2)BIM放线机器人
项目利用BIM模型进行现场放样,BIM放线机器人能够自动追踪棱镜,不用手动追踪,且追踪定位后能立刻把棱镜所在点坐标显示,极大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放线效率。与传统全站仪相比,原本需要四个人花费三个小时完成的工作,改用了BIM测量机器人以后,只需要2个工人,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即可完成,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BIM测量机器人
4.“无人机”辅助安全文明施工
项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大,专业交叉多,为强化安全管控,在常规安全管理措施上,项目会在2—3天开展一次无人机航拍安全文明巡查,排查安全死角,同时也能帮助现场平面规划布置。
5.成果&荣誉
据项目经理介绍,这个项目在成立初就设立了“双百目标”,现如今项目已经培养了一百多名优秀员工、也完成了一百多项科研成果的输出,除此之外,根据项目介绍,目前项目申报专利30余项,已经获得专利8项。
值得一提的是上证所金桥项目钻研出的技术也被载入住建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7版)。
据悉,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整体工程的90%,有望在今年12月底竣工验收,这一项目的建成可以满足上证所未来二十年内的发展需求,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扫码关注,更多惊喜等着您!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