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望京SOHO中心工程是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地标型建筑,由世界著名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担任总设计,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一个整体地下室和T1、T2、T3三栋塔楼组成,每栋塔体的平面和立面呈弧形,体现自然风动的感觉和效果。其中,T3标段为三栋塔楼中的最高建筑,地下4层,地上45层,檐口高度200米,总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其中地下3.8万平方米,地上12.6万平方米。T3整个建筑外形立面和平面均为不规则的曲弧线设计,1~45层单层面积4000~780平方米不等,逐层无明显规律性内收,均为非标准层,给建筑、钢结构、幕墙、机电等专业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对总包方综合协调及管理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BIM技术在本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可视化控制,便于各方协调,尤其在重点、复杂空间机电深化、钢结构和幕墙设计、加工、安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施工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设计优化和可视化建造。设计阶段,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利用BIM技术对结构、幕墙、景观等专业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实现设计优化。
东下沉广场BIM模型
二、BIM应用点
1.机电综合布线
受外形影响,塔楼内部空间不规则,同时办公室内设计无吊顶,机电各专业管线外露,对管线排布设计要求高。机电专业利用BIM技术解决水、电、暖各专业间管线碰撞问题的同时,还对管线的排布进行优化,综合优化布线的外观质量。
机电管线BIM模型
2.钢结构深化、加工及现场施工
本工程钢结构柱原设计整体为空间无变化规律的弧形,且钢梁布置为非正交,深化设计难度较大,对构件加工及现场安装的精度要求高。利用BIM技术对梁柱节点、钢柱相贯节点等进行深化设计,从而减少了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提高了现场安装质量。
钢结构相贯节点BIM模型
外框架钢结构BIM模型
3.幕墙深化设计、加工及现场施工
塔楼外墙为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外立面与内部结构之间空间小(300~400mm),同时,由于外形原因,幕墙弧形板块量大。利用BIM技术,解决了幕墙深化设计难度较大、构件加工及现场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首先,根据建筑设计的幕墙二维节点图,在结构模型以及幕墙表皮模型中间创建不同节点的模型。然后根据碰撞检查、设计规范以及外观要求对节点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完善的节点模型。最后,根据节点进行大面积建模。通过最终深化完成的幕墙模型,生成加工图、施工图以及物料清单。加工厂将模型生成的加工图直接导入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构件尺寸与设计尺寸基本吻合,加工后根据物料清单对构件进行编号,构件运至现场后可直接对应编号进行安装。
幕墙深化设计BIM模型
4.屋顶变曲率三角形桁架数字化施工
望京SOHO中心T3工程的屋面为变曲率的三角形管桁架结构,由3榀横桁架、1榀纵桁架以及4道环形桁架组合成空间倒锥体结构,与整个楼体的立面完好衔接。
望京SOHO中心T3工程屋顶钢结构桁架
(1)设计与施工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由于该屋面桁架是屋顶铝百叶的基础结构,其设计完成的外形尺寸要求必须与外立面设计吻合,即结构的外轮廓尺寸要求为铝板外边尺寸内收280mm。由于建筑外立面对铝板要求严格,所有铝板均依据模型生成加工图,因此要求结构设计准确,加工安装精度高。为此,整个设计均通过模型传递。
(2)仿生模拟安装过程。横桁架在整个桁架拼装过程中作为3个独立的单元首先进行安装。施工前对该桁架分别进行整体吊装验算。通过仿真模拟桁架重心,确定吊装点,并通过仿真模拟吊装过程,核算钢桁架杆件的受力情况和整体桁架的受力。
(3)构件加工安装后的数字化扫描与拼装检查。横桁架在加工过程中每榀桁架分为3段,以便运输到现场。为保证桁架的加工精度,在桁架出厂前对横桁架采用数字扫描预拼装技术,通过扫描模型与设计模型进行比对,判断拼接后的桁架接口处是否与设计模型贴合,从而判定桁架的加工质量是否能够满足桁架整体拼装后的弧形要求。
整体桁架拼装完成后,采用三维扫描技术对整体钢屋架进行数字扫描,生成三维模型,分别与设计模型、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对,检查桁架安装过程中的偏差以及扫描仪器的精度。
屋顶钢结构穹顶三维扫描模型与设计模型对比情况
三、BIM应用效果
本工程BIM技术的应用使得全部异形结构完成深化设计,100%实现了设计效果,特别是钢结构施工、幕墙专业施工及室内装饰装修,利用数字化加工建造,使得各种曲线造型的实现成为可能。同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
(来源:施工技术,节选自《BIM技术在望京SOHO项目中的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关注,更多惊喜等着您!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