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仁恒滨海中心项目中的应用

2019/08/28
阅读(289
评论(0
收藏(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简要:一、项目概况 珠海仁恒滨海中心,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南端,拱北口岸以北的沿海地段,

一、项目概况

珠海仁恒滨海中心,位于珠海市情侣南路南端,拱北口岸以北的沿海地段,是一幢47层的高层酒店办公商业综合体项目,建筑总面积超过12万方。

二、项目难点

该项目是一个形体工程,外观类似帆船,施工难度较大;同时,作为一个超五星酒店,滨海中心有“三高”需求:楼层净高要求较高;对各专业之间的配合施工要求较高;对结构、房间功能改造的需求较大。

目前,在国内传统的施工条件下,对高复杂度的高层工程项目,各专业之间的协同施工是难以实现;结构改动、房间功能改动,都需要重新制定变更方案,方案制定的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较长;超五星酒店对标高的要求非常高,传统施工模式,根据图纸一层层施工,非常容易导致标高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返工,重复劳动,极易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费。

三、应用点介绍

1.质量管理

1.1 图纸问题发现

BIM模型建立的过程,就是图纸问题,疑问发现的过程,三维状态下可以轻易发现工程问题。

通过对滨海中心A标段各专业BIM模型的建立,发现了较多图纸问题,并进行了汇总整理。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现土建问题48个,这些问题已形成书面文档,及时与项目部沟通处理,日后可作为图纸会审的依据。

如:3、4层800*450的预留洞标高未定,按洞顶距地坪3米布置,需甲方确认;B-C/4轴原位标注为500*600,图上尺寸为400宽,考虑到板洞尺寸不变,现将梁体外移动100;3层最右侧两个旋转的LZ1尺寸为500*500,与图上尺寸不符,无法定位;楼梯开间2600,结构平面图上为2700,现靠墙布置;四层主体结构建模时发现,结构层高为6800,而安装图上为5400,避免了安装的深化错误;4层6-7/C轴由于两板高差为1380,而KL36高度仅有700,两个L30的梁均悬挑,不合理;4层8/B-C处L50高度仅为600,但两板高差为1400,板无处搁置,不合理;3层14.100~16.800处右侧楼梯TZ2无处受力,现按二层同一位置加TL1处理。

1.2 碰撞检查

传统二维平面下,很难判断出三维空间环境下的综合碰撞情况,施工时如未发现该类问题,会引发返工和延误工期的情况。

鲁班云碰撞检查系统,把各专业建立的BIM模型整合在一起,通过LubanBIMWorks云计算功能,在电脑中提前查找出各专业(结构、暖通、消防、给排水、电气桥架等)空间上的碰撞冲突,提前发现图纸中的问题,电脑自动输出碰撞报告,可以辅助设计优化,使得图纸问题的发现、讨论、修改和验证过程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减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返工风险。

从团队进驻项目以来,对所有楼层进行了碰撞检查,平均每层核准碰撞点近200个。机电及机电与结构专业间影响较大的碰撞点,每处碰撞点均有三维图形显示、碰撞位置、碰撞管线和设备名称以及对应的图纸位置。

1.3 墙体预留洞定位

为提高结构施工质量,在结构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准确定位混凝土上的预留空洞位置,对班组进行可视化交底,避免二次打洞,破坏结构。

36层4/B梁L8上预留洞定位

1.4 管线综合优化

管线综合平衡技术是应用于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涉及到安装工程中暖通、给排水、电气、建筑智能化等专业的管线安装。在本项目安装专业管理上,利用建立各专业的BIM模型,进行云碰撞检查,发现碰撞点以后,到安装模型中,通过三维BIM模型调整,考虑各方面因素:各专业的平衡优先级,管线发生冲突时,一般避让原则是: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容易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电缆桥架不宜在管道下方;综合支架的布置及安装空间;吊顶高度等;调整完成后的模型,可导出二维平面图及绘制剖面图用于现场施工。

 

1.5 综合漫游,可视化交底

运用BIM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可以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发现本工程的重难点施工部位,按照场地特点、国家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模型化、动漫化,让评标专家、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施工方案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

将优化好的各专业BIM模型上传到LubanBIMworks软件,可以实现建筑物内部漫游,现场安装人员可以提前进入到‘施工’完毕后的建筑内部,身临其境的查看相关管线排布走向。

1.6 高大支模查找

通过鲁班BIM技术可以设定需要大高支模构件的判断条件,短时间内可快速查找构件并定位构件位置,为高大支模方案专家论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且通过三维可视化,可以让施工人员清楚高大支模构件位置及与相邻构件的位置关系。

本工程1-3层共查处高大支模构件372个。

1.7 净高检查

五层C轴与D轴间的过道包含有2条风管、2条强电桥架、1条弱电桥架、10根水管,经我方管线综合发现,最低标高只能排至2.5m。另外考虑地面完成面、吊顶龙骨、筒灯、阀门等因素,预计最终净空标高不足2.4m,不能满足精装标高要求,精装原设计要求在4米以上。此问题已经过多方复核,确认无误,为客户避免了五层近1800平建筑面积的施工损失。

2.安全管理

2.1 质量安全移动应用管控现场安全

iBan是一个智能移动终端拍照功能与BIM结合,提升现场可视化管理的一种方便、实用的应用。

利用智能终端手机(或平板)强大的拍照功能,现场人员可利用iBan随时将工地现场的各种情况拍下来,标注位置、问题性质等各种属性,实时上传到BIM服务器,与BIM模型相关联。被授权的管理人员可通过LubanBE(BIM浏览器)实时得到通知,现场有照片传到BIM服务器,可实时查看。通过积累,逐步形成一个现场图片结构化的数据库,非常方便对图片数据的再利用,对现场管理形成很强的支持。对传统用相机拍照为导入电脑的做法,有非常多的优势。

施工阶段利用鲁班BIM移动终端iBan采集现场数据,建立现场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等数据资料,并与BIM模型或图纸及时关联,将问题可视化,让管理者对问题的位置及详情准确掌控,在办公室即可及时掌握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可以及时统计分析,做好纠正预防措施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吊装方案三维模拟

根据需求,鲁班BIM团队辅助建立吊装平台的BIM模型。在三维BIM模型中模拟吊装方案,一目了然。

3.成本与进度管控

3.1 实时提供工程量

传统模式下,工程量的列出需要造价人员人工计算,随着现代建筑造型越来越复杂、艺术化,人工算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快速、准确地形成工程量清单成为传统造价模式的难点问题。通过鲁班软件,建立模型,工程量可快速统计分析,形成准确的工程量清单。

自BIM团队驻场以来,土建、钢筋专业已完成整体BIM模型建模,在日后的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对全过程的工程量数据进行了提交,可提供各分区详细的工程量数据,满足现场施工管理的需求。同时,在对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系统操作以后,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根据分配好的账号登录客户端(权限分配明确),查询最新的工程量数据,全过程全员共享系统中的数据,支撑项目管理中各项决策。

3.2 两算对比及进度计划

成本控制的核心能力就是需要在较短周期内对项目上的成本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特别是对预算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对。只有较早的查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相应措施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在本项目管理过程中,基于BIM技术的实施,分阶段的对本工程作动态的成本分析,通过实际材料用量与模型标准用量的对比,及时发现与实际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并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在后期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通过分析总结,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后期的施工管理中加强控制,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水平。

驾驶舱可以将进度计划、工程量、造价与模型进行关联,并可以做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对比分析。

4.资料云端管理

工程档案资料包含了整个项目开工到竣工所有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比如文字材料、图表、图纸、照片、声像材料等其它载体的材料。随着BIM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在全生命周期的延续逐渐地受到重视,BIM模型中包含所有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在本项目上,顾问团队开展了工程资料与模型关联的工作,为后期的运维阶段做准备,例如工程结构中墙、柱、梁等构件的质检报告、钢筋隐蔽验收单、施工方案等都可与构件关联,验收报告等都可以通过模型中进行查询到。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作者(佚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项目案例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