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梦妤)“BIM是一种信息工具,是帮助你做事的,而不是说它能做什么,我不希望我们的BIM建设沦为速成品。”7月5日,在2014业主项目管理BIM战略高峰论坛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强如是说。
会上,香港建造业议会事务经理高振汉、云南城投集团副总裁蔡嘉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总经理孟凡贵等分别发表《在香港实施建筑资讯模型的路线图》《节点法项目管理与BIM应用》《国家会展中心项目BIM应用实践》主题演讲,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建筑项目主任莫争春、万科建筑研发中心研发部经理黄江敏、悉地国际设计集团设计总监匡嘉智等嘉宾则就项目管理中的BIM、业主方项目管理BIM实施需求、参与方如何实现BIM全生命周期价值展开了讨论。
针对BIM的实际应用,蔡嘉明表示,项目管理引进中国已经30年了,但我们对此仍不甚了解,因为我国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业主方是投资者,重视全过程和最终成果;设计方和施工方重视阶段性、效率性,且后者更重视成果交付;再加上项目运维,情况会更复杂。“各方的管理内容、目标、核心在各阶段差异巨大,而各阶段的工作边界、利益角度、控制方法又完全不同,如果从这个层面看,就不难理解BIM在中国推广步履维艰的原因了。”
罗能钧则直言:“BIM对EPC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一体化交付,但我国的设计、施工是分开管理的,施工单位没有资格来做设计,这样的资质管理约束了施工总包做设计的权力。有些设计院的施工图不是用来施工的,而是用来报批和招标的,最后给业主留下了大量问题。”
“建筑是一个全生命周期概念,规划、设计、运营等都涉及协同决策。如果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用同一个数据来说话,也许就能达到开发BIM软件的最大效果。”莫争春表示。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中华建筑报),作者(中华建筑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BIMer请注意,南京一波BIM培训清凉来袭
通知!2021年图学会BIM三级报名正式开始
关于举办第五届建设工程“中原杯”BIM大赛的通知
第一届山东省住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菏泽选拔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