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国家BIM标准》–—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十)原创

陆一昕 2019年2月28号

解读《美国国家BIM标准》–—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十)原创

BIM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用数字化的方式清晰地描述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关系,而这种信息对既有建筑来说非常有价值,特别是在其运营阶段,如与地理空间信息GIS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提供精准的室内位置服务。无独有偶,在BIM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中也提到了这个重要概念  空间能力(即Spatial Capability”)。

在美国规范中,CMM关于BIM空间能力的评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解读《美国国家BIM标准》–—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十)原创

BIM的空间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信息未来的应用价值。那么,具体哪些因素是影响BIM的空间能力,需要我们努力提升的方向呢?

首先,BIM中必须包含能体现空间关系的数据,如:楼层、标高、房间等,这些属性信息是未来空间信息划分和提取的基础。然后,BIM需要根据使用方对空间的定义和划分,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出相应的构件,并组合成局部场景进行展示。这样的空间定义和划分应该是可以按任意维度进行配置的,而不是固定的。

当然,BIM仅仅是描述的建筑内相对空间信息,在真实世界中,需要和GIS绝对空间信息进行匹配和集成使用。长久以来,BIMGIS分别面向两个空间,使用两套独立的体系,所以当前的BIMGIS融合主要还停留在展示层上,很少从数据层面进行集成。数据级的融合自然难度更大,需要我们很好地划分和映射两个维度的空间信息,甚至是需要具备一整套完善、统一的空间编码体系。但是,只有当BIMGIS在数据级进行了集成,才能在同一个虚拟空间中实现真正的空间位置服务、空间无缝切换、交互操作等应用。

除了我们关注较多的地上空间外,其实还有广袤的地下空间亟待我们去数字化,如:地下管廊等。通过BIM+GIS技术完全可以同时管好地上和地下空间信息并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式展示和综合管控。当然,空间划分和信息提取规则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否则很难做到地上地下空间的衔接和对应。

相信此时大家一定都看懂了,其实BIM管理的是建筑物内部的微观空间信息GIS管理的是建筑物外部的宏观空间信息,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对空间的最完整表达。所以,BIM空间能力的关键是:灵活地按需提取空间数据能力+GIS数据级的融合能力。

 

我的观点

牛人希望您写下您的观点.......

观点碰撞
  • 静鸣惊人 2019-03-11 15:11:35

    你好,非常感谢您的原创分享,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还望百忙之中抽空解答一下,非常感谢!

    在你的文章里提到,中国的BIM相较于国外的发展有一部分的之后,其中有一大原因是企业管理和行业的模式上的问题是吗,基于这个原因我目前还想象不到其中具体的逻辑关系和问题冲突的点,一直很困惑,不知作者可有更好的理解,还望分享,感谢。

    1 0
    • 陆一昕 2019-03-21 09:48:34

      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就您的提问很愿意在这里跟您交流分享。

      其实BIM内含了一套工作方法和实施流程,有些和传统的工作机制、职责分工是不一样的。比如BIM强调的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但行业本身就是分段式 的,存在着管理上的壁垒。 欢迎随时交流。

精彩推荐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