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BIM无用论?6年国企BIM负责人亲身讲述

2021/08/13
阅读(731
评论(0
收藏(0
来源:中图BIM等级考试
作者:顾志伟
简要: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意识到BIM技术是一种工具,一座桥梁。 他可以串联很多业务版块,将各业务口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条精简优化的链条。

大家好,我是顾志伟,目前在某国企从事BIM相关工作。

从2014年工作至今,我做过施工员、工程师、项目领导参与几个项目的建设。

作为BIM负责人推动BIM技术在项目落地应用也有30余个项目,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及BIM实施经验。

今天想借着自己的亲身经历,

分享下我对”在施工单位搞BIM是否有前途“的看法。

初识BIM 雾里看花

2014年我走出校门,迈进了社会这所大学。

也许是和BIM有着不解之缘,我所分配到的项目是一个公司BIM类的课题任务。

当时我主要负责暖通这块的工作,有一天项目总工给我说。

项目需要出一些关于BIM类的成果,我当时也不懂。

心想着,刚毕业,领导让干啥干啥呗,就这样上了领导的“贼船”,开启我的BIM之路。

刚开始学习BIM的时候,很难。

网上没有过多的视频与讲解,身边也没有会BIM的,只能靠自己摸索,打电话求助。

虽然失去了午休,但是看着电脑里项目的面貌一点点呈现,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记得当时利用Revit出了一个漫游,还激动的不行。

现在看来,这个就是所谓的可视化了吧。

后来有翻看之前的模型,还有成果总结,自己都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做的。

在这期间,他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暖通工程师,变成了一个多专业协同的小咖,同时也坚定了我的BIM之路。

再识BIM 息息相关

随着项目经验的积累,以及对施工验收规范、设计规范掌握。

我开始探索一些新的应用点,并且将他们融入到项目的管理中。

2015年九月份,我被调入公司技术中心开始专门从事BIM工作。

在这期间,作为BIM实施负责人,先后负责指导实施了30余个各种类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

期间也为公司获得了省部级BIM奖项若干。

期间有一个项目对我触动特别大,当然也是BIM技术应用比较落地的一个项目。

该项目是新建医院,项目管道种类多,结构标高多。

各工序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如果不提前将方案敲定,过程管控难之有难。

在项目开工开始,我们便介入,首先解决穿剪力墙预留孔洞位置,满足现场基本施工要求。

随后开始定细节方案。

记忆犹新的是在地下一层管廊区域,各类管线达到65根,包含:空调供回水、电气、医用气体、防排烟等系统。

并且相互穿插,一旦排布不好,不但影响整体美观,而且会造成查改返工,增加项目成本。

单单这个走道,当时我和项目总工也是绞尽脑汁,

一起翻阅规范,请教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历时半个月,出了不下10版方案。

最终形成一份可行的技术方案,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综合支吊架的选型、还有机械设备的选用等。

过程虽艰难,但是看到成品出来那一刻,心里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之后的每次公司级、局级、市级、以及省级的观摩会上,这个项目都会作为一个亮点案例进行展示。

前期方案到位,过程严格管控,方能铸就精品工程。

精进BIM 多专多能

2018年,我到项目任机电经理兼项目副总工。

在此期间,我始终坚生产为大,持技术先行,同时把BIM技术融入其中。

每次的方案技术交底,我要求技术质量部要用三维模型展示关键节点,把项目的重难点展现出来,让项目管理人员清晰的掌握技术难点。

期间发生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项目开始没有设计空调系统,但是业主明确表示要增加这套系统,也没有正式的文件,只有草图,劳务班组也没定。

现实情况是,项目正处于大干抢工阶段,不可能等条件都具备。

这个时候,我就要求将空调系统考虑进去,采用联合支架,进行综合排布,预留他的安装空间,就这样我们出了一版方案。

在当时监理是不认可的(监理是两位老同志),他们始终认为可以我们的方案过于保留,空间压缩的不够。

中间也是来回探讨,当着也煮面也拍过桌子,红过脸。

但是工作还要开展,于是我就让工人按照方案做了一段样板区,完成之后,邀请监理、业主过去看,收获的只有佩服。

这件事情之后,让他们对BIM这个新事物有了新认知。以至于,在随后的工作中,他们会主动提出使用BIM技术。

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项目完工后,我又回到公司开启了一段新的BIM之路,开始着手于装配式,大数据,平台搭设等方面工作……

总的来说,我对BIM的认知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奇

 刚开始接触BIM觉得他好神奇,加之一些交流会的宣传,感觉这东西太牛了,是个好东西,可以解决项目很多问题,我要好好学习。

 

第二阶段 迷茫

 中间有段时间很迷茫,BIM的价值有那么多吗?

我开始动摇,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去做,认为最有用的就是碰撞检查,管线排布。

其他的都是虚的,没有太大的价值。

所以,自己就干好一件事,管线排布,指导施工。

 

第三阶段 明朗

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意识到BIM技术是一种工具,一座桥梁。

他可以串联很多业务版块,将各业务口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条精简优化的链条。

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企业的整体把控。

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 BIM技术必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位置。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中图BIM等级考试),作者(顾志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2
收藏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你的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发布
扫码加入
易筑BIM交流群
扫码关注
行见BIM官方公众号

项目案例热门资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