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能发现一些新的国家、地方性BIM政策或标准,当然,有标准、政策对BIM行业来说是好事,起码让做BIM这行有据可依,但是不得不说,解读、执行政策与标准,也给BIM咨询单位不小的负担。
早期做BIM咨询的阶段,我们没有政策、标准可以作为指导,大家都是摸索着做BIM,做出了BIM成果说服业主认可就行,而现在无论做出的BIM成果多好,你首先要符合标准,对于野蛮生长起来的BIM咨询单位来说,非常难受。
十年前,大多数业主大多对BIM一知半解,看了某个“BIM专家”对BIM描述几乎万能,惊为天人,大力推行BIM,后来发现大多数BIM咨询单位就只有模型、报告、视频“三板斧”。早期很多公司靠着“三板斧”拿到不不少项目,也伤了不少业主的心,说白了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这样的事情很多,后果你也知道,到现在在知乎上都能找到大把人说做BIM的都是一帮骗子。
十年过去,BIM进步了,业主也进步了,他们对BIM很了解,企业内部成立BIM部门或者外聘BIM顾问单位,对所有BIM实施单位进行管理、监督,甚至制定自己企业的BIM标准,搭建或购买企业的BIM管理平台,他们对BIM的投入可见一斑,但是,大多数BIM咨询公司并未准备好面对这些。
“三板斧”不吃香了,无法按照业主的要求、标准、平台去执行BIM服务的企业就注定被淘汰。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BIM的门槛较低,不像三大责任主体一样具备各种资质,导致行业内BIM公司如雨后春笋,然后呢?然后就是内卷,低价竞争,承诺更多的服务内容,更短的成果输出时间,更长的服务周期,很多公司为了争取客户关系,甚至赔本去承接一些BIM项目。结果就是,业主对BIM要求越来越高,价钱和时间却压的越来越低。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后,企业就更加青睐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没有毕业的实习生,聘用他们来作为自己BIM建模主力军,模型质量可想而知。
同时,为了保证生存,BIM咨询单位需要同时承接大量项目来维持公司运营,一个工程师可能身背好几个项目同时进行,早上做A项目的建模,下午做B项目的汇报,晚上做C项目的视频,导致工程师对项目了解程度不够,成果质量没保证,工作效率低下,且极其容易出错。
在市场价格没有增长的情况下,BIM咨询需要提供的服务却越来越多,以前经常听到的是“图纸问题”、“碰撞报告”、“视频模拟”这些,而现在更多的是“施工深化”、“BIM比赛”、“工地驻场”、“管综出图”等专业难度更高、投入成本更多的服务。
早期入行BIM的人内心其实有种优越感,觉得BIM有别于设计、施工,虽然还未得到市场认可,但它是一个更加“高大上”的行业。而现在,BIM咨询要提供的服务就包含了部分设计、施工的工作,远没开始想象的那般光鲜亮丽,而且对专业要求越来越全面。
现在BIM紧缺的是复合型人才,设计阶段,需要理解设计思路,从而提出更好的设计优化意见,同时还需要具备与设计院的协调沟通能力,甚至需要进行图纸管理;施工阶段,需要懂施工工艺,BIM的实施不能耽误施工进度,要与驻扎现场和施工单位打好配合,保证BIM在现场的落地。
遥想2011、2012时候,很多BIM交流群里,常有人发布私活,就单纯简单的翻模工作,活很多、钱好赚。现在?请你抛弃幻想。
BIM是建筑行业里面最具有互联网、科技属性的,一旦有任何创新技术、新软件,BIM咨询单位都需要无条件去了解、学习,甚至推广,这些年兴起的VR、AR、MR、GIS、点云技术、倾斜摄影等技术,有些甚至发明初始就没考虑建筑行业,有些传统建筑从业人员压根没听过的技术,都是BIM从业人员率先去了解、摸索,然后结合BIM技术、工程需求,找出应用场景,找到应用价值。
BIM本身就是建筑行业一个创新的技术,但是发展太慢,阻碍太多,所以不停地结合一些更新的技术、软件来完善、包装自己的服务,给自己增值。所以,和传统建筑行业相比,BIM咨询单位还需要还要时刻盯着随时冒出的新技术、新软件,因为你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建筑行业的创新应用,不敢怠慢,且,收效甚微。
这句话兴许会得罪一些人,现在BIM咨询单位不得不主动去学习、使用、推广一些软件、平台、设备,服务商们纷纷因此得利,但是BIM咨询单位却在不停增加自己的负担,毕竟人家是卖产品的,而BIM咨询——拼的是服务。
版权申明:本文章内容来自(共享BIM),作者(共享BI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