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哥遇到了一个难题。
上周的时候,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
就第二系列讲座的课题进行了投票,
结果表明,有38%的人希望能讲讲BIM,
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直接讲BIM不就好了吗?
然而,困扰着艺哥的,是这些留言。
艺哥,同为工地人,给你点赞!
对,人生就该有意义,加油!
我宁可用碎片化的时间多阅读工地艺哥说的文章。
艺哥讲的太好了,通俗易懂,是真正的高手,如果能把相关规范讲一讲更好了,真心谢谢你。
更让人感动的是,有一位朋友给我打赏了10块钱,我感谢他的打赏,他说:
怕你不更新了,给点动力。
虽然我一个月只有1000块,哈哈。
貌似一个简单的选择,然而,这是38%和62%的粉丝之间的抉择。
如果是你开的公众号,遇到粉丝如此的认可,如何抛弃那62%,去迎合38%的人的口味?
这38%的人选择的BIM是个什么东西呢?
它是bu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建筑信息模型。
说到建筑信息模型,你一定听过从CAD图纸到BIM是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之类的说法,
好像CAD只能画二维的图纸,然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比如天正CAD,画出来的图纸就是三维的,三维的图纸,其实就是建筑模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BIM不是建筑模型,而是建筑信息模型?
多了信息两个字,实际多了哪些内容?在整个建造过程中,BIM给建筑业带来哪些革命?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的普及将二维的蓝图变成三维的模型,去掉了专业门槛,更加直观。
如果有一个群体建筑,我们会把最高的那栋楼的工期做为主线,这是人的大脑对图纸信息的简单处理,
BIM的出现带来施工建造方式的转变,可以在计算机里面处理海量的信息,改变了施工人员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
此前,监理、施工、设计、建设各方的信息传递是单线联系,就像踢足球,
有了BIM,信息传递更加有效,参建各方基于模型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就像一家人吃一桌团圆饭。
建造过程积累下来的海量信息还可以向运维阶段延伸。
查一下BIM的百度指数,2011年以来的7年间,翻了261倍。
你的图纸会审还是人工查找问题吗?
你的施工组织设计还是通篇文字没人看吗?
你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还是CAD吗?
你的施工方案还是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吗?
你的工程管理还是凭感觉吗?
说到这里,再回到前面那个话题,我想转换一下思路,不做选择题。
而是把它变成组合题。工地艺哥说的第二个系列,就是艺哥说BIM,并结合施工现场业务的很多很多话题。
(原创声明:本专栏所有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合法拥有。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必须获得原作者的授权并注明出处。非授权范围内的使用,原作者将严厉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行见BIM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400-992-7283
email:sevice@bim188.com
暂无评论